OpenStack转向Docker容器,为简化生命周期管理

日期: 2016-09-01 作者:Robert Gates翻译:陈德文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OpenStack已经转向Docker容器来简化其生命周期管理,此方法同样适合运维容器本身。

OpenStack支持者们正拥抱容器和容器业务流程,以帮助解决开源云计算平台所面临的简化周期管理挑战。

使用Kubernetes——Mirantis公司,最近将其OpenStack生命周期管理工具Fuel在Docker容器中运行——这也反映了一个共识,容器将在未来OpenStack的管理与演变上扮演更广泛的角色,在容器中运行关键部分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布管理与技术演进。

如今,企业大多数应用都运行在容器或虚拟机内,这样给企业带来了速度与容器管理的简化,同时也加强了对虚拟机的熟悉。这也使得OpenStack处于优势位置,因为它可以同时管理虚拟机和容器,451 Research的云管理与容器研究经理Jay Lyman说。

更多的企业将目标指向如Web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功能,并且都希望使用系统容器来在裸机上运行容器,Lyman说。

随着OpenStack向容器看齐,OpenStack如何处理容器中的有效载荷就变得十分有趣,因为这也是开发者和现代应用程序的趋向,IDC公司的项目总监Al Hilwa说。

重构Fuel到由Kubernetes编排的容器内,设计旨在解决OpenStack“最尖锐的痛点”——确保其启动与运行,通过非中断方式进行补丁与更新,Mirantis的联合创始人Boris Renski说。

这项工作之前都在OpenStack与Kubernetes的社区上游实现,而且将通过Apache许可的方式开源,Renski说,而且将包含在Mirantis OpenStack 10中,预计在2017年初进行发布。

OpenStack提供商同意架构变化

其他OpenStack产商表示他们已经采用了类似架构——将OpenStack生命周期管理放入容器采用编排——简化操作。

Rackspace公司(位于San Antonio的一家管理云计算公司)最近重点介绍了其2014年的9版本十亿服务器小时的准产品OpenStack云,同样也进行了架构变更,尝试基于容器框架和OpenStack结合,Rackspace OpenStack私有云总经理Bryan Thompson说。在Canonical LXD下部署容器有助于降低OpenStack部署与扩展的复杂性,实现方式的可重复与一致性。同样还能够允许Rackspace针对某些工作负载优化OpenStack,并且实现独立扩展Glance与Neutron,并能够将其拆分。

使用容器框架有助于降低进入与采用OpenStack的门槛,并减少“侵略式”更新的体验,Thompson说。

IBM已经与Kubernetes社区合作,并且拥有Blue Box Group公司,这是一家OpenStack私有云的供应商。该公司对Mesos和Kubernetes有着核心贡献,并将其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努力实现混合云的集成最佳特性,IBM开放技术副总裁Todd Moore说。

现在,容器将与虚拟机合作

将Fuel引入Kubernetes有助于通过基于标准化技术解决“第二日运维问题”,如Docker与Kubernetes,但同样能够让用户在OpenStack上管理虚拟机或使用原生Kubernetes API管理容器。

因为容器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新生技术,大部分云原生系统是混合工作负载系统,而在OpenStack上使用Kubernetes,能够让用户在OpenStack-Kubernetes基板上运行混合虚拟机容器系统,Renski说。

尽管如此,运行Kubernetes与Fuel也揭示了OpenStack将如何开始与容器平台和轻量级操作系统,如CoreOS展开竞争,Lyman说。

“OpenStack的扩展性很强,可以支持所有这些事情。这也有助于让他们更全面的支持容器。”Lyman说。

Kubernetes不是Mirantis容器编排的唯一选择,Lyman说,Tectonic采用了CoreOS与Kubernetes的结合,而且还有不少用户对Mesophere和Amazon Web Services的EC2 Container Service十分感兴趣。

采用Kubernetes 的最大好处是IT运维团队能够用更少的人,管理更多的服务器、虚拟机与基础设施,提高效率,他说。

“很多企业都在寻找他们需要扩展的地方,而且他们意识到IT团队绝对不是需要扩展的那个点,”他说。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Robert Gates
Robert Gates

TechTarget数据中心特约作者

翻译

陈德文
陈德文

TechTarget中国特约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