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的成本和风险

日期: 2009-11-29 作者:Wayne Kernochan翻译:涂凡才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这是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关于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策略的制定问题,请查阅第一部分——《如何对大型机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 。   由于对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的成本和收益了解不够,除了一些日常的维护之外,IT部门对于所有的大型机应用总是采取一成不变的处理办法。   而这种一成不变的策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以下这些必要成本的持续上涨。

运维成本,特别是由于应用过时而导致的成本,比如说关键信息的流失或是某些软硬件支持的中断。 机会成本,这些成本往往是由运维成本所引发的,会对新应用的研发和应用套件的采购有所影响。 低效成本,或是说由没能及时升级而导致的危险、应用修复、新平台引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这是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关于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策略的制定问题,请查阅第一部分——《如何对大型机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 

  由于对大型机应用现代化升级的成本和收益了解不够,除了一些日常的维护之外,IT部门对于所有的大型机应用总是采取一成不变的处理办法。

  而这种一成不变的策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以下这些必要成本的持续上涨。

  • 运维成本,特别是由于应用过时而导致的成本,比如说关键信息的流失或是某些软硬件支持的中断。
  • 机会成本,这些成本往往是由运维成本所引发的,会对新应用的研发和应用套件的采购有所影响。
  • 低效成本,或是说由没能及时升级而导致的危险、应用修复、新平台引入、以及在缺乏完善的大型软件改进项目上浪费时间和努力所引发的成本。

  这些成本经常会导致系统陷入恶性循环。如果你选择了对某一应用进行维护,而不是对其进行升级,就意味着它会继续老化,等待你的不光是运维成本、机会成本和低效成本的上涨,还有传统应用与当前技术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升级成本更高,也就使IT机构更倾向于选择一成不变的策略。

  大型机应用的更换

  我们先来考虑一下大型机应用的更换。表面上看,随着应用套件选择面的加宽及融合有Web服务的新应用技术收益率的提高,这个策略要比之前更具吸引力。

  然而,由于被更换的应用往往涉及关键业务,新的技术至少需要能为旧的业务提供支持,要更适合旧业务流程的运行。同时,对于成长在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策略下的旧应用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专家以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们几乎无法继续运行。因此,应用的更换可能会导致业务特色流失,业务进程得不到全面的支持,文化方面的抵制等不良因素,从而影响策略的部署。此外,如果所更换应用涉及关键业务,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发展。

  对大型机应用的重组或迁移

  对大型机应用进行重组或是将其迁移到一个新平台上的效果是明显的。Infostructure Associates的调查显示,通过将大型机上的独立应用迁移到Wintel平台,许多中等规模IT工作站将总体拥有成本(TCO)削减了67%之多,此外,还明显地提高了其业务流程的性价比和灵活性。之所以有这样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归因于Wintel架构的采购和软件许可成本较低。然而,如果该大型机在支持20个(或者更多)应用,我们要对其应用进行现代化升级,就只能节省Wintel或Linux系统在管理和软件运行方面的费用。

  尽管说对基于ISAM和汇编语言应用的支持不是很好,但应用迁移还是提供了许多能处理COBOL、FORIRAN、CICS及DB2应用转换的自动化扩展工具。

  然而,要将关键应用迁移到Unix或Windows平台上还是会导致许多风险和成本开支。大型机应用(特别是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常常要保证高度的定制化,因此你不能简单地将其从一台机器复制到另一台机器。相反,在对这些应用进行迁移时,你必须对其代码和业务目标有深入的了解。许多情况下,迁移者必须对其中的许多代码进行重写,从而在另一台完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实现其最佳的性能,这个过程往往耗时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即使是在迁移完成之后,有些应用也可能无法实现良好运行,还可能会有新的错误产生,导致应用无法生效或正常运行。尽管说市场上已有能够将其中大部分过程自动化运行并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地新工具在卖,但许多企业还没有在迁移过程中找到这类最佳方案。

  我们常常会遇到应用的记录或是IT资料被丢失或是保存不完整这种情况。尽管说应用迁移工具能够处理一些类似的情况,但还是有些不足。同样的道理,在一些从一开始就没有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原理(大型机程序设计的共同缺陷)、而又没有相关资料可循的案例中,要对整个重组过程进行抽象化设计是很难的。

  而对于那些共享一个数据源的大型机应用而言,要进行迁移或重组就显得更困难。如果你想将一个应用迁移到一个新的平台或是数据库中,而该应用的数据已被丢失,为了使其能够与新的平台结合,你就必须要在旧的机器上对其进行修改,使我们能够从新的数据库来访问其数据,或是对应用代买进行重写来保持两个数据库的同步。

  同时,要控制迁移应用的规模也很困难。尽管说如今的应用服务器与传统的大型机TP监控器很相似,但其主要目的还是平衡应用代码间的负载,而不是进程处理。因此,对于那些使用IBM CICS及Unisys COMS等大型机TP监控器的的大型机应用而言,通常都需要进行扩展,利用成百上千台运行Apache或JBoss的Linux/Unix PC服务器或运行Windows的Microsoft应用服务器。

  通常,应用重组的利用要比迁移少一些,因为应用重组过程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许多应用而言并不适合进行重组。然而,对于虚拟化的部署而言,即使大型机应用仍然可以运行在相同的平台上,应用重组也显得很有意义。
  
  适当的升级很有必要

  说到大型机应用升级的可行性,Y2K(千年虫)的出现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Y2K问题的解决让人们开始明白,即使是对于古老的大型机应用,我们也可以从代码这个层面对其进行成功的修正。此外,升级工具的发展也让大型机应用的升级变得更加可行。

  供应商在Y2K问题上的努力对大型机应用升级工具的扩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Unisys的ClearPath MCP解决方案和IBM的应用现代化或企业级转化产品,以及IBM提供的Web服务化工具都支持大型机的Web接入,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电子商务功能。Web服务供应商的代码和/或混合应用也可以为企业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提供支持。而诸如Clerity/Veryant等厂商还支持在大型机Linux环境下运行Java,这如今也是一个选择。

  尽管说许多大型机应用还在等待现代化升级,但也有相当多的大型机应用已被慢慢地Web服务化,或者说正在经历Web服务化的过程。换句话说,Web服务化升级的优势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证实。

  即将到来的大型机虚拟化

  Web服务化只是虚拟化的一部分。为了让大型机应用脱离物理平台,IT部门必须将该应用在该平台上的专属代码调用方式转换成与其无关的中间件代码调用。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点,就是将代码转换成Java,这意味着应用可以在任何Linux硬件平台的“Java虚拟机”上运行。然而,诸如ISAM、VSAM、IMS或CICS调用等等这些大型机应用的代码特点与非z/OS平台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相似之处。这样的话,无论是对现代化升级、重组或迁移工具,服务还是供应商而言,都必须既支持Windows,又支持Linux。

  然而,理想状况下,应该有一种没有任何物理附属的虚拟化大型机应用存在。这意味着此类应用或是要使用SQL这样的单一平台标准,或是要在能够处理所有数据和资源访问及分配、以及Web支持的软件上运行,这种软件要能运行在Windows或Linux等各种平台之上,比如说,只适用.NET的应用就几乎可以在所有主要Windows和Linux硬件上运行。

  由于我们正处在一个企业纷纷大幅削减开支的时期,很少有IT机构能够对所有大型机应用都进行虚拟化。然而,正如用户所理解的那样,要将大型机应用放到不包括大型机在内的云上不仅需要Web服务化,也需要虚拟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到大型机应用虚拟化的到来。

作者

Wayne Kernochan
Wayne Kernochan

Infostructure Associates主席